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经验】智慧园区建设经验分享——数字孪生篇: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布时间:2025-11-11|28 次浏览

272470538a17e9ddc65b4e120e183eac.png

|前言

我们很多园区客户在提到数字孪生时,联想到的是三维仿真展示,或者三维仿真展示+数据,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智慧园区建设数字孪生的根本需求,是打造一个与物理园区同步生长、深度互联的“数字大脑”,而不仅仅是可视化沙盘。

晟能经验:“我们走访过不少园区的‘数字大脑’,发现很多都只能看,不中用。

数字孪生做得好不好,绝不是看它视觉效果上‘仿得多真’或者‘数据多漂亮’,而是‘看得见’还能‘管得好’,这非常考验园区或者供应商对园区业务的理解能力和集成能力。”

 

01 先决条件

全要素数据集成与融通

12dc9fb23c203c2f662f1fec9496179c.png

基于十余年智慧园区建设与数年数字化赋能经验,晟能认为园区做数字孪生首先要具备以下条件:

全域感知

高质量的园区全要素数据是数字孪生的基础。园区需要建立覆盖园区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的泛在感知网络,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如烟感、水压、能耗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环境监测、人流车流等全要素数据。

核心要求:

☑精准选点与规划,确保数据有效性和代表性

☑布点科学算量与资源评估,平衡成本与效果

智慧物联

构建统一的物联中台,整合门禁、监控、能耗等超过30个子系统数据。平台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Modbus、MQTT等),以实现设备的高效接入和数据共享,彻底打通数据壁垒。针对老旧设备,应具备对接兼容能力。

核心要求:

☑多协议融合接入与设备管理能力

☑端到端的服务与交付能力

 

全面集成

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能够对接并整合来自物联中台的实时数据、业务系统的数据以及外部数据。其关键在于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化的接口,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语义对齐、关联分析和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园区完整的、无歧义的“数据画像”,为上层应用提供一致、可信的数据服务。

核心要求:

☑系统集成、开放API与业务融合能力

☑项目管理、交付落地与持续运维能力


02 按需建模

精度与成本的平衡

1c40dad3d09e92d3ded7a527c0239dd3.png

基于上述能力或完备的条件,再构建精准可用的数字孪生架构。

这不仅指三维视觉模型,更关键的是模型要能反映物理实体的状态、属性甚至行为逻辑,并支持交互与仿真分析,例如进行空间分析、态势预测和应急预案模拟。

孪生模型要服务于具体的业务场景,解决实际管理痛点。

按需建模,平衡精度与成本

建立能够1:1高精度还原园区实体环境的三维模型(整合BIM、GIS等多源数据),并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之间的动态、实时映射。其中建模精度需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而定,非核心要素或无需高精度展示的部件不必过度投入。

紧扣业务场景,确保实用管用

数字孪生模型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具体应用上。建议从某个具体的核心业务场景(如智慧停车、能源监控)试点,验证价值后再逐步推广。


03 关键支撑

持续运营与进化

9e79722e30990975521cf3c538ac294a.png

数字孪生园区的建设并非一劳永逸,持续运营优化至关重要。

建立持续优化机制:数字孪生体系需要持续的数据喂养、算法优化和模型迭代。应建立或选择相应的运营团队和流程,定期进行数据复盘,动态优化管理策略,使系统越用越聪明。

培育数字素养与协同生态:智慧园区的有效运行有赖于管理团队数字素养的提升,以及园区内各参与方(管理方、企业、员工)的协同互动。鼓励用户通过移动端使用各项服务,收集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04结语

成功落地智慧园区数字孪生,关键在于确保数据的全面、实时与融合,坚持模型精度服务于业务价值,构建一个坚实、灵活且智能的技术底座,并高度重视项目的持续运营和价值闭环。它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