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经验】智慧园区建设经验分享——IOT篇: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布时间:2025-11-11|20 次浏览

封面.png

                                                           图片来源:AI生成


|前言

在智慧园区建设领域,一个园区包含数十个子系统,数以万计的IOT设备。作为连接传感器、资产、数据、软件和业务流程的物联引擎,IOT平台选型不当将直接导致整个智慧园区陷入“不可运维”的混乱状态,因此其选择与设计至关重要。

01“自上而下”建设的智慧

在IOT建设上,许多园区陷入了“自下而上”的建设误区——先选硬件再找平台,甚至直接选用设备厂商的软件系统。绝大多数厂商软件仅能兼容自有硬件IOT产品,对接第三方IOT产品需要园区付出高昂的成本和漫长的交付周期。因此几番建设下来,大多数园区面临的都是十多个系统“各自为政”的僵局。

晟能深耕智慧园区建设与IOT应用研发十余载,坚持园区底座“自上而下”的建设思路:先选平台,再根据平台兼容性选择IOT硬件。

“自上而下”建设模式以IOT平台为核心,统一规划数据标准与集成框架,定义数据模型与接口规范,再选择符合规范的硬件设备,可以实现所有设备数据按统一标准接入并进行融合分析,避免后期集成困扰;园区新应用或新设备可以快速“热插拔”式接入,支撑园区业务持续创新。目前,晟能已在上百个智慧园区项目中实现圆满交付。如为广州某集团构建的IOT平台,目前已接入该集团旗下8个园区共计160个子系统、90000多台IOT设备。未来将全面接入该集团22个园区,实现多园区所有IOT设备统一集成与管理。

07d21a5704da7501333cc46355b1ebb1.jpg


spacer.gif02物联网平台选型的关键

较大规模园区的IOT设备多达十万级,且一般为分批建设,因此IOT平台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是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晟能认为还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具备强大的兼容性

协议方面是否能支持MQTT、CoAP、HTTP/HTTPS、Modbus、OPC UA 、UDP、TCP、WebSocket等主流通用协议;提供覆盖多行业的预设驱动库,对于非标准或小众设备,平台提供低代码或可视化工具,让开发人员或工程师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自定义数据点;提供标准化的API,支持与 ERP、MES 等系统对接,并能与其他物联网平台数据同步。强大的兼容性能让园区节省大量的对接成本和后期扩展成本。

是否具备完整的平台功能

平台功能应包含协议管理、接入管理、物模型、设备状态监控、远程控制、维护管理、云组态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场景联动、物联网卡管理等功能模块。值得强调的是,场景联动规则引擎应能允许用户配置跨设备的联动逻辑,从而实现场景化的智能,这是更高层级的“业务联动”,也是各大园区提质增效、绿色节能的重要条件。

是否支持AI与数据分析能力

一个面向未来的平台应内嵌数据智能分析能力,甚至集成AI大模型,实现设备故障预测、能耗优化、智能告警等高级功能,让平台从“连接”走向“智能”。

是否支持边缘自治与云端统管

对于重点设备房、生产环境等实时性要求高或网络不稳定的场景,边缘计算非常重要,因此平台还需支持云边协同,即供应商的边缘计算层是否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AI推理能力。如晟能自研的“智芯”系列产品便是具备AI推理能力的边缘计算终端,能与平台形成云边协同效应,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物联网操作。

是否有丰富的项目落地经验

真实的园区环境远比实验室复杂,尤其是既有园区升级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需要利旧接入的系统,在此情景下,“自上而下”是一条正确但艰难的道路。因此园区还要考查供应商是否在智慧园区行业有落地经验——在应对高并发、网络不稳定、老旧设备改造等复杂问题时,能否提供专业的实施服务、及时的售后支持,并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持续对平台进行迭代升级等。

03结语

智慧园区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更非空中楼阁。“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稳定、高效、开放的IOT平台,是智慧园区成功的基石。选择专业的团队,拥抱成熟的技术,筑牢数字底座,才能让智慧园区的“上层建筑”更加宏伟、更加智能、更加可持续。


新闻推荐